一、PCM設備的簡介
在光纖通信系統(tǒng)中,光纖中傳輸的是二進制光脈沖"0"碼和"1"碼,它由二進制數字信號對光源進行通斷調制而產生。而數字信號是對連續(xù)變化的模擬信號進行抽樣、量化和編碼產生的,稱為PCM(pulse code modulation),即脈沖編碼調制。
二、PCM設備的工作原理
光發(fā)送端組成
從PCM設備送來的電信號是適合PCM傳輸的碼型,為HDB3碼或CMI碼。信號進入光發(fā)送機后,首先進入輸入接口電路,進行信道編碼,變成由"0"和"1"碼組成的不歸零碼(NRZ)。然后在碼型變換電路中進行碼型變換,變換成適合于光線路傳輸的mBnB碼或插入碼,再送入光發(fā)送電路,將電信號變換成光信號,送入光纖傳輸。
光中繼器
傳統(tǒng)的光中繼器采用的是光-電-光(O-E-O)的模式,光電檢測器先將光纖送來的非常微弱的并失真了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再通過放大、整形、再定時,還原成與原來的信號一樣的電脈沖信號。然后用這一電脈沖信號驅動激光器發(fā)光,又將電信號變換成光信號,向下一段光纖發(fā)送出光脈沖信號。通常把有再放大(re-amplifying)、再整形(re-shaping)、再定時(re-timing)這三種功能的中繼器稱為"3R"中繼器。
光接收機
從光纖傳來的光信號進入光接收電路,將光信號變成電信號并放大后,進行定時再生,又恢復成數字信號。由于發(fā)送端有碼型變換,因此,在接收端要進行碼型反變換,然后將信號送入輸出接口電路,變成適合PCM設備傳輸的HDB3碼或CMI碼,送給PCM設備。
PCM設備接口類型
現(xiàn)在30路PCM設備已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yè),其中PCM設備接口類型有很多,比較常用的有:環(huán)路中繼接口(FXO接交換機用戶線);用戶線接口(FXS直接接電話機);二線音頻接口;四線音頻接口;二線EM接口;四線EM接口;異步RS232/V.24接口;同步RS232;RS422接口;RS485接口;V.35接口(1~30*64K帶寬);10Base_T接口(1~30*64K帶寬);磁石電話熱線(勤務)電話;G.703 64Kb/s同向數據接口。
三、PCM設備維護分類
PCM設備的維護可以分為日常維護和故障處理兩部分。日常維護主要是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環(huán)境,主要工作是監(jiān)視設備工作狀態(tài)和檢測一些主要參數。
PCM設備的維護可以分為兩類:中心站網絡維護和分路站網元維護。
1.中心站網絡維護
中心網絡維護,指在網管中心中心站維護人員通過網管計算機查詢各站設備的詳細數據,在故障發(fā)生時,能夠通過分析告警信息進行故障定位,從而有效地處理故障。因此它具有故障定位快且較精確、處理及時等特點,對下屬站具有一定的技術支援能力。
2.分路站網元維護
網元維護指設備運行維護人員通過設備指示燈的狀態(tài)結合用戶反饋、儀表測量值對故障進行分析、定位、處理。
四、PCM設備維護的故障分析方法
鑒于以上兩種維護方法分析、處理故障的側重點不同,從相應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1.網元維護人員的故障
分析方法:網元維護人員故障分析的基礎是設備指示燈工作狀態(tài)所反饋的告警信息,由于信息量有限,使分析、定位故障點的難度相對來說較大。因此必須牢記設備上各指示燈各種狀態(tài)所代表的含義,在日常維護中要時刻關注指示燈的情況,如是否常亮、亮什么顏色等等。
在設備出現(xiàn)故障時,經常出現(xiàn)較多單板同時告警。這時分析的原則一般為,先檢查CU(Center Unit,中央處理單元,再分析TU(Tributary Unit,支路單元);從分析高級別告警開始,再分析低級別告警的單板。
維護中,首先從整體上觀察設備是否有高級別(危急和主要)告警。即CU板上的紅、綠燈的工作狀態(tài)。再觀察設備(如UMUX1300、BMX264等)支路板的指示燈告警情況,同時結合用戶反饋的情況一般可以初步判定故障點。
2.網絡維護人員的故障
分析方法:通過網管計算機對pcm設備進行監(jiān)控,可以看到很多細節(jié)性的信息,包括告警信息和性能參數,從而可以對全網有一個整體的觀察。這樣對于故障分析、定位是極有利的。有時會出現(xiàn)告警信息太多的情況,此時應當遵循前面講過的分析原則,抓住其中幾個基本告警,可通過這些基本告警直接定位出故障點。因為一些告警是由這些基本告警衍生出來的,不能通過它們定位出故障點。如某站接收端出現(xiàn)了AIS(Alarm Indicate Signal)等告警,不能說明本站接收出現(xiàn)故障,相反是發(fā)信端或傳輸鏈路故障,而向本站傳送的對告信息。